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食|台式甜點

樣說應該稱不上正確。

不過方才和好友們討論起鳳梨酥、芒果酥乃至老梅酥,添加冬瓜與否的問題。

冬瓜沒有味道,纖維又是對的,問題不是冬瓜,是加了香精和防腐劑的冬瓜;冬瓜是上一輩的智慧。」Wilma Ku說。

這讓我想起昨天晚上去買宵夜,順便去便利商店交卡費的時候看到果汁飲料上面大大很醜的寫著「含10%果汁」「100%還原果汁」的字樣。
寫的很清楚絕對是正確的,就像我昨晚去買鹹酥雞,我明明白白知道這是白肉雞、這鹹到隔天會水腫、晚上會加重腎臟負擔,可我就是想吃(因為更早點,Maggie Huang買了600元的鹹酥雞推了我坑這樣。),我也願意承擔這後果;消費者在意的是資訊的不透明和推諉。

例如明明抽煙有害身體,卻一直要辯稱沒事;明明雞塊用肉泥卻說不是。

然而可能是我們被騙多了,假的太多,於是動輒得咎、矯枉過正,變成只追求非100%不可;但其實果汁加點水反而比100%原汁更順口、也許水果酥的內餡加點冬瓜更滑潤,只是假的多了,彷彿再也沒有討論口感的空間,失去了追求真實美味的可能。

wilma剛剛也寫了豆漿,有幸也喝到她請朋友試做的「田中豆漿」,不同品種的黃豆確實喝得出來差異化的口感。有差異就有做產品的潛力,只是在成本上台灣無論如何也無法和進口黃豆比擬,Andy Chou提了一個建議,簡單地說就是台灣黃豆其實可以類比咖啡。

也就是說一開始其實大家都喝調和咖啡,顧名思義就是不同的豆子經過店家自己調配出屬於自己的黃金曼特寧等等,這中間就會產生另一些不滿足於調和式咖啡的顧客,於是開始追求單一產地咖啡;故此,台灣黃豆也許也能夠照此發展,一開始也許台灣某品種黃豆3:進口黃豆7,另外變成一個品名,又或者過篩程度、焙燒程度也許也會影響口感,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持續的需求也能夠讓產地有量持續耕種,直到單一品種豆漿的需求和風味成熟。

這也讓我想到蜂蜜

日本以及國外的蜂蜜分類多元,不僅春冬季節,更是不同花種,具有明顯差異的各種果香;然台灣過去僅止龍眼、百花,概因龍眼蜜多,而不需控制蜂群只採某些花種,反正統稱百花即可。

近年來則有許多業者齊心努力,開始花團錦簇有荔枝蜜(會結晶、香氣清新不像龍眼那樣馥蜜濃重,我超喜歡)、咸豐草蜜等等,同時消費者也逐漸跟上,了解了結晶蜜其實不是假蜜,更開始挑選單一蜜源植物。

台灣實在有太多食材、物產可以開發,消費者也有太多樂趣還未品嚐,這都很值得我們一直努力下去。

又例如台灣有生活記憶的甜點,例如收涎餅,就是嬰兒滿四個月時在脖子上掛著的餅、又例如桃酥、例如粿、例如繼光餅,這些糕餅其實都是和常民生活的節日記憶息息相扣,也都是值得我們努力開發、提昇的對象,絕對不只鳳梨酥而已。

圖片是從檔案庫裡頭找出來,遙想當年也曾經幫可憐的建成圓環規劃過,能夠在一樓的外層半圓區廣場,假日邀請當地民俗技藝前來擺攤市集,例如日星鑄字選印章、挽臉、鐵打招牌,然後做如同收涎餅的小卡(圖片是很初稿),做成圓形有洞,買來可寫上祝福,掛在牆壁上宛如脖子的粗繩,對應圓環裡頭神祇,保佑平安、考試、生子、結婚等等。

不過呢,人生就是講究緣份,對的人對的時間,什麼都對了才有機會成功。

遇見對了要把握,遇見對了要珍惜,且讓我們一直努力直到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